中华本草:刺瓜米草
刺瓜米草《*辞典》
【出处】《贵州草药》
【拼音名】CìGuāMǐCǎo
【别名】刺梭罗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刺瓜米草的根。全年可采。
【原形态】灌木,茎枝均具针刺。叶互生,硬革质,有柄,叶片长椭圆形,长1.2~2.8厘米,宽2~6毫米,先端钝,基部圆形,全缘,基出脉3条,网脉明显。伞形花序腋生。浆果。
【生境分布】生于阴山岩缝。分布云南、贵州等地。
【性味】苦辛,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驱风。治风湿性关节炎,小便赤。
【附方】
①治风湿关节炎:刺瓜米草一两。煨水服。
②治发烧小便赤:刺瓜米草二钱,阎王刺根一钱半。煨水服。
【摘录】《*辞典》
刺瓜米草《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拼音名】CìGuāMǐCǎo
【英文名】rootofLowGreenbrier,DwarfGreenbrier
【别名】刺梭罗、乌鱼刺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小叶菝葜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milaxmicrophyllaC.H.Wright.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小叶菝葜攀援灌木。茎及枝具刺,长1-3mm,枝条上常具纵棱。叶互生;叶柄长3-15mm,占全长1/3-1/2的叶柄基部具狭鞘,常脱落不见,一般具卷须,叶片脱落点位于叶柄近先端;叶片纸质或薄革质,叶形变化较大,同一植株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叶形,披针形、卵状披针形、卵形或近条状披针形,长2.5-10cm,宽0.5-5cm,先端短渐尖,基部钝、平截或圆,北面稍带苍白色。伞形花序单生叶腋;总花梗长2-5mm,明显短于叶柄,少数与叶柄近等长;花序托膨大,并有多枚缩存的小苞片,使花序托多少莲座状;花淡绿色,雌雄异株;雄花花被片长椭圆形,内轮比外轮花被片稍狭,花药长为花丝的1/2-2/3;雌花比雄花稍小,具3枚退化雄蕊。浆果直径5-7mm。成熟时紫黑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600m的石灰岩山的灌丛中或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湖北、湖南等地。
【性味】苦辛;凉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利湿。主风湿热痹;小便赤涩;白带;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