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要查询的关键字,如刺萼悬钩子后按Enter即可

中华本草 > 刺萼悬钩子
上一个: 刺齿凤尾蕨 下一个: 刺瓜米草

中华本草:刺萼悬钩子

刺萼悬钩子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

【拼音名】CìèXuánGōuZi

【英文名】SpinycalyxRaspberry

【别名】黄琐梅、小红袍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刺萼悬钩子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usalexeteriumFock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刺萼悬钩子灌木,高1-2m。老枝红褐色,无毛,常被白色粉霜,有钩状皮刺。叶柄密被长柔毛,疏生钩状细皮刺;托叶线形,有长柔毛;小叶3(-5),顶生小叶菱形,侧生小叶长卵形或椭圆形,长3-4(5)cm,宽1.5-3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具不整齐锐锯齿,上面伏生长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花1-4朵;花梗被长柔毛和细皮刺;花直径1.5-2cm;花萼长达2cm,外面密被针刺和长柔毛;花瓣近圆形,白色,基部有极短爪,短于萼片。果球形,包藏于萼内,直径达1.5(2)cm,黄色,无毛。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达3700m的山谷溪旁、荒山坡或松林下开旷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北部和西藏南部。

【性味】淡、苦;平

【归经】肝;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调经。主痢疾,肠风下血,黄疸,肾炎水肿,筋骨疼痛,扭伤,月经不调,小儿百日咳,黄水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主治月经不调,红白痢疾,肠下血,肾炎,黄疸,小儿百日咳,水肿。

【摘录】《中华本草》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