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稜 拼音 léng lēng líng 注音 ㄌㄥˊ ㄌㄥ ㄌㄧㄥˊ
五笔86 TFWT 五笔98 TFWT 仓颉 HDGCE 郑码 MFOR 电码 4462
笔顺编号 3123412134354 笔顺读写 撇横竖撇捺横竖横撇捺撇折捺 四角号码 24947 UNICODE 7A1C
基本字义
léng ㄌㄥˊ方言集汇
- 粤语:ling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lin2[客英字典]lin2[海陆丰腔]lin2[梅县腔]lin2[宝安腔]lin2[客语拼音字汇]lin2
《康熙字典》
- 《午集下》《禾字部》 ·稜 ·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8
- 《廣韻》魯登切《韻會》《正韻》盧登切,������音楞。《前漢·李廣傳》威稜憺乎鄰國。《註》李奇曰:神靈之威曰稜。 又稻名。烏稜。 又藥名。三稜。又香附子,名水三稜。 又《廣韻》俗棱字。凡物有廉角者曰觚稜。《班固·西都賦》上觚稜而棲金爵。《註》稜,柧也。柧與觚同。 又《韻會》魯鄧切,楞去聲。農人指田遠近多少曰幾稜。 又叶良中切,音龍。《班固·東都賦》俯仰乎乾坤,參象乎聖躬。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