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输入汉字、拼音五笔86/98仓颉郑码电码四角号码、笔顺编号中的任意一个即可

新华字典 > 讠部 > 汉字诵的意思 | 汉字诵是什么意思
汉字 诵

(繁体字誦)   拼音 sòng   注音 ㄙㄨㄥˋ

部首   部外笔画 7   总笔画 9

简体部首 讠   简体部外笔画 7   简体总笔画 9

繁体部首 言

五笔86 YCEH  五笔98 YCEH  仓颉 IVNIB  郑码 SXLD  电码 6139

笔顺编号 455425112 笔顺读写 捺折折捺竖折横横竖  造字法 形声;从讠、甬声  结构 左右结构  四角号码 37727  UNICODE 8BF5  区位码 4348


基本字义

(誦)

sòng  ㄙㄨㄥˋ
  1. 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读。背~。~诗。
  2. 称述,述说:“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之”。
  3. 诗歌:作~(作诗)。
  4. 怨谤。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6

详细解释

誦 sòng〈动〉

  1. (形声。从言,甬( yǒng)声。本义:背诵、朗读)
  2. 同本义 [recite;read aloud]
    1. 诵,讽也。——《说文》。徐锴曰:“临文为诵。”
    2. 兴道讽诵言语。——《周礼·大司乐》。注:“背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
    3. 春诵夏弦。——《礼记·文王世子》
    4. 宴居有师工之诵。——《国语·楚语》
    5. 子路终身诵之。——《论语·子罕》
    6.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真诚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熟读成诵;过目成诵;背诵;诵经;记诵(默记和背诵);诵笃笃(叽叽咕咕,嘟嘟噜噜);诵咏(诵读吟咏);诵诗(诵读《诗经》);诵说(诵读解说);诵数(诵读熟习经书);诵谏(诵读诗歌以作为劝戒);诵忆(背诵并记住);诵号(高声诵经)
  4. 述说,发表详细内容 [state]
    1. 聊为足下诵其所闻。——唐· 韩佥《答陈生书》
    2. 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惟孔距心,为王诵之。——《孟子·公孙丑下》
  5. 通“颂”。颂扬 [extol]
    1. 本原事业,只诵功德。——秦《泰山刻石》
    2. 使百姓歌诵,史官纪德。——《后汉书·何敞传》
    3. 垂流亿载,世世叹诵。——汉《司隶校尉杨孟文石门颂》
  6. 又如:诵德(颂功。颂扬功德);诵法(称颂效法);诵烈(颂扬功业)
  7. 通“讼”。公开 [declare]
    1. 平阳侯驰语太尉 周勃, 勃尚恐不胜,赤敢诵言诛之。——《汉书·高后纪》
  8. 又如:诵言(公然言说)
  9. 以婉言、隐语讽谏 [satirize]。如:诵言(讽劝自己的言语);诵训(古代掌管百工的工师所讽诵的谏言)

词性变化

誦 sòng〈名〉诗篇 [poem]

    1. 吉甫作诵,穆如清风。——《诗·大雅·烝民》

《康熙字典》

  • 《酉集上》《言字部》 ·誦
  •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似用切,音頌。《說文》諷也。《徐曰》臨文爲誦。誦,從也。以口從其文也。《廣韻》讀誦也。《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語敎國子:興、道、諷、誦、言、語。《註》倍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詩·大雅》誦言如醉。《禮·文王世子》春誦夏絃。《史記·儒林傳》兒寬行常帶經,止息則誦習之。 又《廣雅》論也,言也。《韓非子·難言篇》時稱詩書,道法往古,則見以爲誦。《註》誦,說舊事也。《王融·策秀才文》進講誦志,以沃朕心。《註》誦,言也。 又《正字通》怨謗亦曰誦。《左傳·襄四年》臧紇侵邾,敗于狐駘,國人誦之。又《晉語》惠公入,而背內外之賂。與人誦之,皆怨辭也。 又官名。《周禮·地官》誦訓。《鄭註》能訓說四方所誦習,及人所作爲久時事。 又鳥名。《山海經》開明南有誦鳥。 又通作訟。詳訟字註。 又叶侯容切,音慵。《詩·小雅》家父作誦,以究王訩。 又叶牆容切,音從。《楚辭·九辯》欲循道而平驅兮,又未知其所從。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壓按而學誦。

说文解字

  • 《卷三》《言部》 ·誦
  • 諷也。从言甬聲。似用切

English

recite, chant, repeat

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