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部首 阝 简体部外笔画 14 简体总笔画 16
繁体部首 阜 繁体部外笔画 14 繁体总笔画 17
五笔86 BJXO 五笔98 BJXO 仓颉 NLAVF 郑码 YKZU 电码 7147
笔顺编号 5225115545544444 笔顺读写 折竖竖折横横折折捺折折捺捺捺捺捺 造字法 会意 结构 左右结构 四角号码 76233 UNICODE 96B0 区位码 5884
基本字义
xí ㄒㄧˊ- 低湿的地方:“山有榛,~有苓”。
- 新开垦的田。
方言集汇
- 粤语:zaap6
- 客家话:[海陆丰腔]ship7[台湾四县腔]sip7[客英字典]ship7
详细解释
- 隰 xí
〈名〉
- (形声。阜:土山,与土地有关。本义:低湿之地)
- {同本义}[swamps]
- 隰,阪下湿也。——《说文》
- 下湿曰隰。——《尔雅·释地》。李注:“谓土地窊下常阻洳,名为隰也。又,可食者曰原,陂者曰阪,下者曰隰。”
- 上平曰原,下平曰隰。——《公羊传·昭公元年》
- 原隰底绩。——《书·禹贡》
- 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周礼·大司徒》
- 牧隰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注:“隰皋,水厓下湿。”
- 平原之隰。——《管子·形势》。注:“下泽也。”
- 丘隰水潦。——《淮南子·时则》
- 山有榛,隰有苓。——《诗·邶风·简兮》
- 南望原隰。——清· 袁枚《祭妹文》
- 又如:隰草(低湿地方所生长的草);隰皋(水边低洼,生长牧草的地方)
- 新开垦的田地 [newly cultivated farm]
-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诗·周颂·载芟》
《康熙字典》
- 《戌集中》《阜字部》 ·隰 ·康熙筆画:22 ·部外筆画:14
- 〔古文〕《唐韻》似入切《集韻》《韻會》《正韻》席入切,音習。《爾雅·釋地》下濕曰隰。《說文》阪下濕也。《釋名》隰,蟄也。蟄,濕意也。《書·禹貢》原隰底績。《詩·邶風》山有榛,隰有苓。《公羊傳·昭元年》下平曰隰。 又《詩·周頌》徂隰徂畛。《箋》隰謂新發田也。《疏》隰,指地形而言,則是未嘗墾發,故知謂新發田也。 又《左傳·桓三年》逐翼侯于汾隰。《註》汾隰,汾水邊也。《後漢·西羌傳》昔晉侯敗北戎于汾、隰。《註》二水名。○按汾隰,當從左傳註。 又地名。《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隰郕。《註》在懷縣西南。《前漢·地理志》西河郡隰成。又《左傳·文十六年》先君蚡冒,所以服陘隰也。《註》陘隰,地名。 又《廣韻》州名。左傳曰:重耳居蒲,卽隰川州,故蒲城是也。漢爲蒲子縣後,魏齊周之閒爲沁州。隋爲隰州,以州前有泉下濕,蓋取下濕之義名之也。又姓。《左傳·僖九年》齊隰朋帥師會秦師,納晉惠公。 又《集韻》悉協切,音燮。人名。春秋傳有公子隰。○按春秋襄八年,鄭人侵蔡,獲蔡公子燮。燮,榖梁傳作溼。釋文,溼,本又作隰,又音燮,是隰直與燮通用,不特音同也。 《玉篇》同。《集韻》或作濕。
说文解字
- 《卷十四》《部》 ·隰
- 阪下溼也。从㬎聲。似入切〖注〗,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