綸 (简体字纶) 拼音 lún guān 注音 ㄌㄨㄣˊ ㄍㄨㄢ
简体部首 糹 简体部外笔画 8 简体总笔画 14
繁体部首 糸
五笔86 XWGA 五笔98 XWGA 仓颉 VFOMB 郑码 ZOAL 电码 4858
笔顺编号 55444434125122 笔顺读写 折折捺捺捺捺撇捺横竖折横竖竖 四角号码 28927 UNICODE 7DB8
基本字义
lún ㄌㄨㄣˊ方言集汇
- 粤语:gwaan1gwan1leon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lun2[客语拼音字汇]gan1guan1[海陆丰腔]lun2[客英字典]lun2[梅县腔]lun2[陆丰腔]lun3[宝安腔]lun2
《康熙字典》
- 《未集中》《糸字部》 ·綸 ·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 《廣韻》力迍切《集韻》《韻會》龍春切,音倫。《說文》靑絲綬也。《後漢·輿服志》百石靑紺綸,一采宛轉繆織,長丈二尺。 又《廣韻》絲綸。《釋名》綸,倫也,作之有倫理也。《易·屯卦》君子以經綸。《疏》綸謂綱也,以織綜經緯。《禮·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疏》綸麤於絲。《後漢·章帝紀》吹綸絮。《註》綸似絮而細。 又《易·繫辭》故能彌綸天地之道。《釋文》京房云:綸,知也。王肅云:綸,纏裹也。荀云:綸,迹也。 又《詩·小雅》之子于釣,言綸之繩。《傳》綸,釣繳也。 又《莊子·齊物篇》而其子又以文之綸終。《音義》綸,琴瑟絃也。 又草名。《爾雅·釋草》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博物志》綸似宛轉繩。 又姓。《魏志》孫文懿臣綸直。 又地名。《左傳·哀元年》虞思於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註》綸,虞邑。 又《集韻》盧昆切,音論。義同。 又《廣韻》古頑切《集韻》姑頑切,音鰥。靑絲綬。《北堂書鈔》晉紀云:王敦欲伐甘卓,遣使送白綸巾與卓,卓不取。又謝萬著白綸巾。《正字通》綸巾,巾名。世傳孔明軍中嘗服之。俗作。 又《韻補》叶閭員切。《道藏·元始歌》黃庭戊巳無流源,徹通五藏十二綸。
说文解字
- 《卷十三》《糸部》 ·綸
- 靑絲綬也。从糸侖聲。古還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