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输入汉字、拼音五笔86/98仓颉郑码电码四角号码、笔顺编号中的任意一个即可

新华字典 > 皿部 > 汉字盛的意思 | 汉字盛是什么意思
汉字 盛

  拼音 shèng chéng   注音 ㄕㄥˋ ㄔㄥˊ

部首   部外笔画 6   总笔画 11

简体部首 皿 简体部外笔画 6 简体总笔画 11

繁体部首 皿 繁体部外笔画 6 繁体总笔画 12

五笔86 DNNL  五笔98 DNLF  仓颉 ISBT  郑码 HMYL  电码 4141

笔顺编号 13553425221 笔顺读写 横撇折折撇捺竖折竖竖横  四角号码 53102  UNICODE 76DB  区位码 4202


基本字义

shèng   ㄕㄥˋ
  1. 兴旺:兴~。繁~。旺~。~世。~衰。茂~。全~时期。
  2. 炽烈:年轻气~。~怒。~气凌人。
  3. 丰富,华美:~产。~宴。~装。
  4. 热烈,规模大:~大。~况。~典。~举。
  5. 广泛,程度深:~传(chuán)。~行(xíng )。~赞。~名。~夏。
  6. 深厚:~意。
  7. 姓。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4sing6
  • 客家话:[客英字典]shin2shin5[沙头角腔]sin5[客语拼音字汇]sang4sin2sin4[海陆丰腔]shin5[宝安腔]sin2
  • sin5[台湾四县腔]siin5[梅县腔]shin2shin5[陆丰腔]shin5[东莞腔]sin5

详细解释

  • chéng

〈名〉

  1. 放在祭器里的谷物[grains in sacrificial vessel]
    1. 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说文》
    2. 天子亲耕以共粢盛。——《谷梁传·桓公十四年》。注:“黍稷曰粢,在器曰盛。”
  2. 又如:粢盛
  3. 器皿,如杯、碗之类 [vessel]
    1. 旨酒一盛兮。——《左传·哀公十三年》。注:“一器也。”
    2. 食粥于盛。——《礼记·丧大记》
  4. 春秋时国名 [Cheng state]。即郕。故址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

词性变化

  • chéng

〈动〉

  1. 把东西放进去 [laddle;fill]。如:盛水不漏(喻说理严密);盛饭
  2. 用勺舀或运送 [ladle]。如:给他自己盛汤
  3. 容纳 [hold]。如:礼堂能盛三千人
  4. 〈方〉∶居住;生活 [dwell]
    1. 豹子沟我也不想盛了,盛够了。—— 欧阳山《高干大》
  5. 整饬;端正 [set to order]
    1.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传》
  6. 另见 shèng

《康熙字典》

  • 《午集中》《皿字部》 ·盛 ·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7
  • 《唐韻》氏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說文》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書·泰誓》犧牲粢盛。《傳》黍稷曰粢,在器曰盛。《周禮·天官》甸師掌帥其屬,耕耨王藉,以共齍盛。《註》謂黍稷稻粱之屬,可盛簠簋者。 又器名。《左傳·哀十三年》旨酒一盛。《註》一器也。《禮·喪大記》食粥於盛不盥。《註》謂今時杯杅也。 又《廣韻》受也。《詩·召南》于以盛之,維筐及筥。《古今注》城者,盛也,所以盛受民物也。 又成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白盛。《註》盛之言成也。以蜃灰堊牆,所以飾成宮室。 又盛服,嚴飾也。《左傳·宣二年》宣子盛服將朝。《註》盛,音成。本或作成。 又防隄也。《爾雅·釋山》山如防者盛。《疏》盛,讀如粢盛之盛,形嶞而高峻,若黍稷之在器也。 又山名。《前漢·郊祀志》日主祠盛山。《註》在東萊不夜縣。《註》盛,音成。 又國名。《公羊傳·隱五年》秋衞師入盛。《註》盛,音成。《左傳》作郕。 又《唐韻》丞政切《集韻》《韻會》《正韻》時正切,成去聲。《博雅》多也。《廣韻》長也。《增韻》大也。茂也。《易·繫辭》日新之謂盛德。《禮·月令》生氣方盛,陽氣發泄。《中庸》官盛任使。《史記·循吏傳》世俗盛美。《呂氏春秋》樹木盛則飛鳥歸之。 又極也。《莊子·德充符》平者水停之盛也。 又猶嘉也。《張衡·東京賦》盛夏后之致美,爰敬恭於神明。 又受物曰盛。《前漢·東方朔傳》壷者,所以盛也。《師古註》叶音去聲。 又地名。《前漢·武帝紀》南巡狩至於盛唐。《魏書·神元帝紀》魏始祖遷於定襄之盛樂。 又姓。《後漢·西羌傳》北海太守盛苞,其先姓奭,避元帝諱,改姓盛。一曰周穆王時盛國之後。《穆天子傳》姬姓也。盛柏之子也。天子賜之。上姬之長,是曰盛門。《註》盛,國名,盛姬,王同姓也。

说文解字

  • 《卷五》《皿部》 ·盛
  • 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从皿成聲。氏征切

English

abundant, flourishing; contain; fill

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