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输入中草药的药名,如阿胶,然后按Enter即可

中草药大全 > 紫苏子
上一个: 紫苏叶 下一个: 紫檀

紫苏子

紫苏子
(《药性论》)
【异名】苏子(《本草经集注》),黑苏子(《饮片新参》),野麻子、铁苏子(《江苏植药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果实。植物形态详"紫苏叶"条。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或果穗,打下果实,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干燥的果实呈卵圆形或圆球形,长径0.6~3毫米,短径0.5~2.5毫米。野生者粒小,栽培者粒大。表面灰褐色至暗棕色或黄棕色,有隆起的网状花纹,较尖的一端有果柄痕迹。果皮薄,硬而脆,易压碎。种仁黄白色,富油质。气清香,味微辛。以颗粒饱满、均匀、灰棕色、无杂质者为佳。
产湖北、江苏、河南、山东、江西、浙江、四川等地。
【化学成分】种子含脂肪油(45.30%)及维生素B1。
【炮制】紫苏子:簸去灰屑,洗净,晒干。
炒紫苏子:取净苏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有香气或起爆声为度,取出放凉。
【性味】辛,温。
①《别录》:"味辛,温。"
②《药性论》:"无毒。"
【归经】入肺、大肠经。
①《药品化义》:"入肺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用主治】下气,清痰,润肺,宽肠。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
①《别录》:"主下气,除寒中。"
②《药性论》:"主上气咳逆。治冷气及腰脚中湿风结气。"
③《日华子本草》:"主调中,益五脏,下气,止霍乱、呕吐、反胃,补虚劳,肥健人,利大小便,破癥结,消五膈,止咳,润心肺,消痰气。"
④《本草衍义》:"治肺气喘急。"
⑤《纲目》:"治风顺气,利膈宽肠,解鱼蟹毒。"
⑥《本草通玄》:"治蛇犬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捣汁饮或入丸、散。
【宜忌】《本草逢原》:"性主疏泄,气虚久嗽、阴虚喘逆、脾虚便滑者皆不可用。"
【选方】①治小儿久咳嗽,喉内痰声如拉锯,老人咳嗽吼喘:苏子一钱,八达杏仁一两(去皮、尖),年老人加白蜜二钱。共为末,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服一钱,白滚水送下。(《滇南本草》苏子散)
②治气喘咳嗽,食痞兼痰: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吸用,不宜煎熬太过。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③顺气、滑大便:紫苏子、麻子仁。上二味不拘多少,研烂,水滤取汁,煮粥食之。(《济生方》紫苏麻仁粥)
④治脚气及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脚踵不可践地:紫苏子二两,杵碎,水二升,研取汁,以苏子汁煮粳米二合作粥,和葱、豉、椒、姜食之。(《圣惠方》)
⑤治消渴变水,服此令水从小便出:紫苏子(炒)三两,萝卜子(炒)三两。为末,每服二钱,桑根白皮煎汤服,日二次。(《圣济总录》)
⑥治食蟹中毒:紫苏子捣汁饮之。(《金匮要略》)
【名家论述】①陶弘景:"苏子,主下气,与橘皮相宜同疗也。"
②《纲目》:"苏子与叶同功,发散风气宜用叶,清利上下则宜用子也。"
③《药品化义》:"苏子主降,味辛气香主散,降而且散,故专利郁痰。咳逆则气升,喘急则肺胀,以此下气定喘。膈热则痰壅,痰结则闷痛,以此豁痰散结。《经》云,膻中为上气海,如气郁不舒,及风寒客犯肺经,久遏不散,则邪气与真气相持,致饮食不进,痰嗽发热,似弱非弱,以此清气开郁,大为有效。"
④《本草述》:"每言苏子下气之功胜于叶者。盖叶、茎、子俱能和气,但叶则和而散,茎则和而通,子乃和而降,用者其细审之。"
⑤《本草汇》:"苏子,散气甚捷,最能清利上下诸气,定喘痰有功,并能通二便,除风寒湿痹。若气虚而胸满者,不可用也,或同补剂兼施亦可。"
⑥《本草逢原》:"诸香皆燥,惟苏子独润,为虚劳咳嗽之专药。性能下气,故胸膈不利者宜之,与橘红同为除喘定嗽、消痰顺气之良剂。"
⑦《医林纂要》:"苏子功用略同紫苏茎叶,能润心舒肺,下气消痰,除咳定喘,利膈宽肠,温中止痛。凡用子用仁,皆有润意,辛尤润。肺过敛,则气上而不行,辛泻肺,则敛者开而气顺矣。凡下气者,言顺气也,气顺则膈利,宽肠亦以其润而降也。"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