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输入中草药的药名,如阿胶,然后按Enter即可

上一个: 海螺壳 下一个: 海鳗

海马

海马
(《本草拾遗》)
【异名】水马(《抱朴子》),虾姑(《海南介语》),龙落子、马头鱼(《动物学大辞典》)。
【来源】为海龙科动物克氏海马、刺海马、大海马、斑海马或日本海马除去内脏的全体。
【动物形态】①克氏海马
体形侧扁,腹部稍凸出,躯干部呈七棱形,尾部四棱形,为海马中最大的一种。体长30~33厘米。头冠短小,尖端有5个短小的棘,略向后方弯曲。吻长,呈管状。眼较大,侧位而高。眼间隔小于眼径,微隆起。鼻孔很小,每侧2个,相距甚近,紧位于眼的前方。口小,端位,无牙。鳃盖凸出,无放射状纹。鳃孔小,位近于侧背方。肛门位于躯干第11节的腹侧下方。体无鳞,完全为骨质环所包,骨质环体部11,尾部39~40;体上各环棱棘短钝呈瘤状。背鳍长,18~19,较发达,位于躯干最后2体环及尾部最前2体环的背方。臀鳍4,短小,胸鳍18,短宽,略呈扇形。无腹鳍及尾鳍。各鳍无棘,鳍条均不分枝。尾端卷曲。全体淡黄色,体侧具白色线状斑点。
多栖于深海藻类繁茂处。栖止时,常以尾端缠附于海藻的茎枝上。食物主要为小型的甲壳动物。分布广东沿海一带;福建、台湾沿海亦有。
②刺海马
体长20~24厘米,头冠不高,尖端具4~5细而尖锐的小棘。吻细长,呈管状。吻长大于或等于眶后之头长。骨质环体部11,尾部35~36;体上各骨环接结处及头部的小棘特别发达,这是刺海马有别于其他种类的特征。背鳍长,18。臀鳍4,很小,胸鳍18,短而宽。体为淡黄褐色,背鳍近尖端具一纵列斑点,臀、胸鳍淡色,体上小棘尖端呈黑色。
分布广东及福建沿海。
③大海马
体长20~24厘米。头冠较低,顶端具5个短钝粗棘。吻长恰等于眶后头长。骨质环体部11,尾部35~36;头部及体环与尾环上的小棘均不甚明显。背鳍17,臀鳍4,胸鳍16。体呈黑褐色,头部及体侧有细小暗黑色斑点,且有弥散细小的银白色斑点,背鳍有黑色纵列斑纹,臀、胸鳍淡色。
分布广东沿海及海南岛。
④斑海马
体长10~18厘米。头冠短小,顶端具5个小突棘。吻管较短,不及头长的1/2。骨质环体部11,尾部40~41;体节1、4、7、11骨环和尾节1、5、9、13、17骨环的背方接结处呈隆起状嵴,背侧方棘亦较其他种类为大。背鳍20~21,臀鳍4,胸鳍17~18。体黄褐色乃至黑褐色,眼上具放射状褐色斑纹,体侧背方第1、4、7节小棘基部各具一大黑斑,是斑海马与其他种海马的不同特征。
分布福建、广东沿海。
⑤日本海马
体长76~100毫米。头冠低小,上具5个短小钝棘。吻部较短,约近头长的1/3。体侧扁,腹部突出。尾部四棱形,以后渐细,卷曲。骨质环体部11,尾部37~38;躯干部第1、4、7、11和尾部5、9、10、12体环棱棘特别发达。背鳍16~17,臀鳍4,胸鳍13。体灰褐色,头上、吻部及颊部具不规则斑纹,体侧亦有不规则斑纹,腹缘黑褐色。
分布辽宁、河北、山东、广东沿海。
【采集】全年均可捕获,但以8~9月产量最大。搞得后,将内脏除去,晒干;或除去外部灰、黑色皮膜和内脏后,将尾盘卷,晒干,选择大小相似者,用红线缠扎成对。商品分为海马、刺海马两类。另有一种为幼体的干燥品,称为海蛆。
【药材】①海马
为克氏海马、大海马、斑海马、日本海马的干燥全体。体呈长条形,略弯曲或卷曲,长10~25厘米,上部粗而扁方,直径约2~3厘米,下部细而方,直径约1厘米,尾端略尖而弯曲。头似马头,具管状长嘴,有1对深陷的眼睛。表面黄白色或灰棕色,略有光泽,上部具6棱,下部有4棱,密生突起的横纹,边缘有齿,背部有鳍。骨质坚硬,不易折断。气微腥,味微咸。以个大、色白、体完整者为佳。
主产广东、福建及台湾等地。以广东产量最大。
②刺海马
为刺海马的干燥全体。形与海马相似,但较小,长约20厘米,通体具硬刺,刺长2~4毫米。其他性状同上种。
主产福建、广东等地。
③海蛆(《百草镜》)
又名:小海驹、小海马。为海马的幼体。形状与海马相似而较小。
产地同海马。
【药理作用】克氏海马的乙醇提取物,可延长正常雌小鼠的动情期,对去势鼠则可出现动情期,并使子宫及卵巢(正常小鼠)重量增加。以小鼠前列腺、精囊、提肛肌的重量作为指标,海马(品种未注明)提取液表现雄性激素样作用,其效力较蛇床子、淫羊藿弱,但比蛤蚧强。
【炮制】海马:用水刷净,切块或打碎。酒炙海马:净海马用黄酒湿润,微火烘烤至酥松而呈黄色即成。
【性味】甘,温。
①《本草拾遗》:"性温平,无毒。"
②《品汇精要》:"味咸,性温平,无毒。"
③《纲目》:"甘,温平,无毒。"
【归经】入肝、肾经。
①《本草新编》:"入肾经、命门。"
②《本草撮要》:"入足少阴、厥阴经。"
【功用主治】补肾壮阳,调气活血。治阳痿,遗尿,虚喘,难产,癥积,疔疮肿毒。
①《本草拾遗》:"主妇人难产。"
②《本草图经》:"妇人将产,烧末饮服。""《异鱼图》云,主难产及血气痛。"
③《品汇精要》:"谓气和血。"
④《纲目》:"暖水藏,壮阳道,消瘕块,治疔疮肿毒。"
⑤《本经逢原》:"阳虚多用之,可代蛤蚧。"
⑥《海南介语》:"主夜遗。"
⑦《药材学》:"温通任脉,用于喘息及久喘。"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散剂,0.3~1钱。外用:研末撒。
【宜忌】孕妇及阴虚火旺者忌服。
【选方】①治远年虚实积聚瘕块:木香一两,海马子一对(雌者黄色,雄者青色),大黄(炒、锉)、青橘皮(汤浸,去白,焙)、白牵牛(炒)各二两,巴豆四十九粒。上六味,以童子小便浸青橘皮软,裹巴豆,以线系定,入小便内再浸七日,职出,麸炒黄,去巴豆,只使青橘皮并余药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三、五沸,去滓,临睡温服。(《圣济总录》木香汤)
②治发背诸恶疮,兼治疔疮:海马一双(炙),穿山甲(黄土炒)、水银、朱砂各二钱,雄黄三钱,轻粉一钱,脑子、麝香各少许。上除水银外,各研为末和合,入水银再研至无星。针破疮口,点药入内,一日一点。(《急救仙方》海马拔毒散)
【名家论述】①《纲目》:"海马,雌雄成对,其性温暖,故难产及阳虚多用之,如蛤蚧、郎君子之功也。"
②《本草新编》:"海马,亦虾属也,入肾经命门,专善兴阳,功不亚于海狗,更善堕胎,故能催生也。海马功用不亚腽肭脐,乃尚腽肭脐不尚海马,此世人之大惑也。谁知海马不论雌雄,皆能勃兴阳道,若腽肭脐,必须用雄者始效,贵价而买,仍是赝物,何若用海马之适用哉。"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