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要查询的关键字,如慈竹气笋后按Enter即可

中华本草 > 慈竹气笋
上一个: 慈竹沥 下一个: 慈竹茹

中华本草:慈竹气笋

慈竹气笋《*辞典》

【出处】《草木便方》

【拼音名】CíZhúQìSǔn

【别名】阴慈竹笋子、阴笋子(《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受病害之嫩苗。5~6月采集遭受病害的未出土的嫩笋,晒干。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苦微甘,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血。治消渴,小便热痛,脱肛,小儿头身热疮,刀伤。

①《草木便方》:"煅搽肾风痒,小儿头身恶疮。"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收脱肛。"

③《四川中药志》:"治消渴,小便热赤作痛。"

④《重庆草药》:"烧灰研细敷刀伤,可以止血生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6~2两。外用:煅存性,研末敷。

【摘录】《*辞典》

慈竹气笋《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于《草木便方》

【拼音名】CíZhúQìSǔn

【英文名】OmeiMountainBambusa

【别名】阴慈竹笋子、阴笋子、气笋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受病害之嫩苗。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osinocalamusaffinis(Rendli)Kengf.[Sinocalmusaffinis(Rendle)McClure]

采收和储藏:5-6月采集遭受病害的未出土的嫩笋,晒干。

【原形态】慈竹植株呈乔木状。高5-10m,梢端细长作弧形或下垂,全竿共30节左右;节间圆筒形,长15-30(-60)cm,径3-6cm,表面贴生灰白色或褐色疣基小刺毛;竿环平坦;箨环明显;箨鞘革质,背部密被白色短柔毛和棕黑色刺毛,鞘口宽广而下凹,略呈“山”字形,箨耳无;箨舌呈流苏状,连同繸毛高约1cm许;箨片两面均被白色小刺毛,具多脉。竿每节约有20条以上的分枝,呈半轮生状簇聚,水平伸展,主枝稍显着,其下部节间长可10cm,径约5mm。末级小枝具数叶乃至多叶;叶鞘长4-8cm,无毛,具纵肋;叶舌截形,棕黑色,高1-1.5mm,上缘啮蚀状细裂;叶片窄披针形,上面无毛,下面被细柔毛,次脉5-10对;叶柄长2-3mm。花枝束生,常弯曲下垂,长20-60cm,节间长1.5-5.5cm;假小穗长达1.5cm;颖0-1,长约6-7mm;外稃宽卵形,具多脉,边缘生纤毛,内稃脊上有纤毛;鳞被3-4;雄蕊6;花柱具微毛,向上分裂为2-4羽毛状柱头。果实纺缍形,黄棕色,易与种子分离而为囊状果。笋期6-9月或自12月至翌年3月,花期多在7-9月,但可持续数月之久。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现多见于农家栽培房前屋后的平地或低丘陵。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各地。

【性味】寒;苦;甘

【功能主治】清热止渴;解毒;止血。主消渴;小便热痛;脱肛;小儿头身热疮;刀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缎存性,研末敷。

【各家论述】

1.《草木便方》:煅搽肾风痒,小儿头身恶疮。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收脱肛。

3.《四川中药志》:治消渴,小便热赤作痛。

4.《重庆草药》:烧灰研细数刀伤,可以止血生肌。

【摘录】《中华本草》


loading...